觀光人類學: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

作者: 厄夫.錢伯斯
原文作者: Erve Chambers
譯者: 李宗義, 許雅淑
出版社:游擊文化
出版日期:2019/12/31
定價:360元
ISBN:9789869762748
游擊文化
優惠售價
NT$306~339
商品編號: 9789869762748
供貨狀況: 尚有庫存
  • 規格
  •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

    加入最愛
    商品介紹

    觀光作為一種文化實踐
    邁向以當地人為主體的旅行


      隨著旅遊風氣的興盛,有愈來愈多人湧向觀光景點,旅人玩什麼、吃什麼、住什麼、買什麼,無一不影響在地人的生活世界。許多國家也將觀光當成發展經濟的良方,認為可以振興都市空間、促進農村再生。

      但是,觀光真的能振興經濟嗎?
      當觀光衝擊在地文化時,該怎麼辦?


      本書整合了人類學者的研究成果,分析什麼因素影響了一地的觀光走向。

      為什麼有些地方的文化遭到觀光吞噬,有些卻因而有了復甦的契機?
      為什麼有些地方的觀光收益流入大財團手中,有些卻能留給當地人?


      早期人類學家對於觀光的評價大多是負面的,本書以較為平衡的觀點,同時指出觀光發展的正負面衝擊,負面衝擊包括:觀光地區的物價與土地飛漲,導致當地人生存不下去而被迫搬走;祭典與節慶為了迎合遊客的偏好,而失去傳統的文化意義;遊客湧入帶來噪音與汙染,超越環境負荷力,危及當地自然生態。

      然而,觀光也有好處,它能鼓勵人們保留他們的文化遺產,在某些地方,女性因為獲得觀光就業機會,而能翻轉當地的性別結構;有些地方因為發展生態觀光,而減少對森林的砍伐,促進環境保育;有些部落的傳統手工藝,因為觀光客購買,而得以延續下來。

      面對觀光發展對文化的威脅,本書也提出多個案例,說明在地社群發展出什麼策略來兼顧觀光與傳統文化。

      觀光對於每個地方的衝擊都不一樣,每個地方對於觀光客的接受度也大不相同,本書認為影響當地人適應觀光最重要的條件,取決於當地人有多大的自主性決定觀光的條件,像是遊客來訪的方式與時間,以及自身文化的哪一個部分可以或不應該拿到市場行銷或商品化。

      作者呼籲在發展觀光時,應將底下原則奉為圭臬:永續的資源管理、真實與公正地呈現旅遊地點與當地人、尋求觀光收益可以平均分配給當地人的辦法。

      在台灣發展國際觀光之際,透過書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,將能進一步思考我們為什麼要發展觀光、以及要發展哪一種觀光,其中的收穫與代價會是什麼?

    內行人推薦

      這是一本最紮實也最平易近人的觀光人類學入門書,讓你三個願望一次滿足。

      第一項滿足:買到最薄與最便宜的觀光人類學書籍。第二項滿足:認識到人類學家的思維真的很深層,第三項滿足:發現到你的觀光、旅遊、田野都是一種文化實踐。——張育銓(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)

    規格說明

    平裝 / 248頁 / 14.8 x 21 x 1.24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
    運送方式
    已加入購物車
    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